1. <nav id="jfs8f"></nav>

      1. 《河北師大報》  
        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        順天中學堂、順天高等學堂資料輯錄(六)
           期次:第598期   作者:邱士剛整理   查看:24   

        該文章介紹了順天中學堂、順天高等學堂的招生考試情況,包括報名條件、考試科目、錄取人數等。同時,文章還提到了學堂的學費、招生時間等細節。


        十、順天中學堂、順天高等學堂招生考試

        1.《大公報》(1902年11月20日)。

        《記中學堂》:地安門外兵將局地方設立中學堂一所,現在招考。報名時須取具同鄉京官印結,開明履歷三代、年貌、籍貫。

        又聞:錄取傳到后,每月飯食銀三兩五錢,月課另有獎賞。優者三年卒業,后咨送大學堂肄業,作為舉人出身。云云。

        2.《大公報》(1903年2月16日)。

        《中學堂招考示諭》:順天府為出示招考中學堂學生事,照得本衙門奏辦。順天中學堂去年業已移設地安門外兵將局地方,曾經甄別西文學生并復試各屬送到學生,分別考選到堂肄業,在案恭查。

        欽定中學堂章程第三章第十節內載:中學堂學生雖定例由高等學堂卒業者方準收入,但亦得并行招考之法。如學生有未得過高等小學堂卒業文憑,而其應考所試驗之功課,實足副中學堂科目之程度,堪以收取者,亦準入學等語?,F在大、宛兩籍及籍隸順屬并籍隸各省在京居住者,自應另行招考足額,以重學務,合行出示曉諭。為此,諭仰諸學生等知悉。如有漢文明通,符合中學堂程度,情愿應考,備具同鄉官印結,到學報名。定于本月十九日在本學堂扃門考試策論各一篇。能通西文須于卷面謄明在何處學堂肄業并附作論一節,以憑錄取,毋得遲延自誤。特示。

        3.《大公報》(1903年2月23日)?!吨袑W堂榜》:順天府為曉諭事,照得本月十九日本學堂考試,順屬及客籍各學生分別錄取,評定甲、乙開列于后。所有錄取各學生有投卷時,未取印結者,即補取同鄉官印結,方準入學。訂于本月二十八日到堂入學。須至榜者計:

        順屬學生十八名:張星藻、金詒厚、趙崇蔭、高承漢、王霞浦、祝瑞文、楊鴻霈、白堯、王恩綸、李宗彝、陳振家、李惟熙、馬騰驤、余德春、春勛、姜振鐸、張希賢、張汝翼。

        客籍學生十八名:趙鴻鈞、王曾任、楊毓瑞、劉權、朱葆宜、趙樹勛、郭葆貞、胡師瑗、楊毓瑔、劉大琛、謝運琯、楊毓珂、單麟、徐時文、劉順蘭、劉大奎、江邦經、劉炳勛。

        4.《大公報》(1903年7月13日)。《中學全榜》:中學堂初十考試,所有客籍順屬之各該學生取錄四十名,全榜列左:宋華屏、奎煥、宋廣興、連恩彬、廖福元、王炬、鄭恩桂、李增、李盛春、李承祖、廖儒珍、劉毅、王之禎、白崇仁、李昶、何攀桂、志益、常榮、承福、寶瑞、松培、元述、溎森、常謙、王維豐、蔡以觀、柴汝欽、常作霖、謝運騏、趙樹勛、胡良燮、何蕃錫、蔡寶瑞、杜樵蒸、王曾愷、張潤瑗、江澤壽、劉進吾、歐陽穆、張績芳。

        5.《大公報》(1904年1月23日)。

        《學堂紀聞》:順天中學堂日前出示招考新生,以十五歲至二十歲以內為限。自本月十一日至二十日,隨時報名到堂考試,以免遲延。

        6.《大公報》(1904年1月24日)。

        《招考再誌》:順天府中學堂出示招考,已誌左報。茲聞系因懸額太多之故,凡籍隸順天各屬生監文童均準取具京官印結報名投考。

        7.《大公報》(1904年1月25日)。

        《隨到隨考》:后門兵將局順天府中學堂招考學生已兩紀。本報茲悉此次投考者,不必侯齊扃試。自本月十一日起至二十一日止,均可報名,隨到隨考,免其守候,以示體恤。

        8.《大公報》(1905年10月2日)。

        《中學招考》:順天中學堂現在續行招考本籍及客籍學生。自本月初一日至七日報名,逾期不收。惟考取后,凡客籍之學生一律須納學費每年七十元,分兩學期繳納。考試時國文明通者,即可錄取,刻已張貼告示矣。

        9.《大公報》(1906年7月30日)。

        《中學招考》:順天中學堂第八學期招考學生規則照錄如左:

        一本學期此次考取學生列為第四班,遵照奏定章程,分科教授五年畢業。

        一本學堂開辦已愈七學期,所有詳細規則照舊,俟考取到堂再行分給,以資遵守。

        一奏定學堂章程學生應令貼補學費,此次新招學生自應遵照辦理?,F定住堂用膳者,按五城學堂現行例每學期繳學費五十元,不住堂而用全膳者,每學期繳學費四十五元,其只用午膳一膳餐者,每學期繳學費叁拾貳元,均于開學之先將一學期之費全數繳清,半途輟學,概不發還。

        一本府屬各州縣高等小學堂畢業生升入本學堂,免繳學費,未經畢業由各屬申送而錄取合格者,每學期繳學費肆拾元。

        一考取各生均應自寫愿書并取具保證書,限六月內投到,擇日開學,四個月甄別,已定去留。

        一紙張筆墨書箱由各生自備。

        一操衣由堂中備辦,無庸另行交費,操靴自備。

        10.《大公報》(1906年9月1日)。

        《順天中學傳補新生》:頃聞順天中學堂出示略謂:本堂現在擴充班次,亟宜傳補新生。茲取定學生孫樹檉等二十名,即行入堂,以便授課。

        11.《大公報》(1906年 12月 13日)。

        《考試揭曉》:順天中學堂招考新生各節已誌本報,茲經順天府孫大京兆,將各試卷評定甲、乙,計取八十名。茲將前十名錄左:王啟光、姚文楷、王銓、劉名山、梁耀鋆、吳鎬、田紹曾、田正霖、陸蘊章、李廷干。

        12.《大公報》(1906年 12月 20日)。

        《新生入堂》:北京第一師范及順天中學堂招考新生各節均紀前報,茲悉師范新生于初四日入堂,中學新生已于初一日入堂。所有收繳學費章程均按學部奏定新章辦理。

        13.《大公報》(1907年9月27日)。

        《新生定期入堂》:順天高等學堂此次所考新生一百六十名,業經該堂監督核定,將該生等編成兩班,傳飭該生等于九月初一日一律入堂上課。

        14.《大公報》(1908年8月22日)。

        《高等學堂招考揭曉》:順天高等學堂考取中學新班學生業已揭曉,茲將前列十名照錄于左:張崧年、李標、李廷鍵、林志煌、王紹熙、劉同度、馬騫、鐘之棟、曹毓華、朱羲胄。正取共五十名。應于本月二十六日下午二點鐘來堂填寫志愿書,以便定期入學。至備取十五名,應將住址報明本堂,候此次新班缺額時,按名額傳補,如無缺額,即不傳補。

        15.《大公報》(1903年7月15日)。

        《歇暑紀文》:順天中學堂,日前放暑假。定于六月二十四日開學,所有新考取者亦一律傳到。

        16.《北洋官報》(1909年 7月 4日)。

        《順天高等學堂附設中學班招考轉學學生廣告》:

        年級:中學第四年第二學期(須有中學堂第七學期修業文憑)、中學第三年第二學期(須有中學堂第五學期修業文憑)、中學第二年第二學期(須有中學堂第三學期修業文憑)、中學第二年第一學期(須有中學堂第一學年修業文憑)。

        程度:學科程度均系遵照奏定中學堂章程各學年科目辦理,外國語一科均用英文,惟中學第三年級系屬兩班,一用英文,一用法文。

        學費:學膳、操衣、寄宿等費每年共交京內通用銀幣一百元,分兩學期交納(學生考取入堂后每屆期考、年考時,考列最優等者,得減免學費,另有優待專章)。

        時限:自六月二十日起至七月初一日止,隨時赴本學堂報名并呈驗修業文憑,聽候定期考試,無文憑者不收。

        京師地安門外兵將局順天高等學堂啟

        17.上海《申報》(光緒二十九年閏五月十八日,即1903年7月12日)。

        《招考學生》:順天府為出示招考事,照得順天中學堂,設立地安門兵將局,曾經遵照欽定中學堂章程并行招考之法。于本年五月招考學生到堂肄業在案?,F在學舍蓋齊,再行招考學額。除直屬各州縣學生,派員在遵化州另行考取外,所有籍屬大、宛及籍屬各州縣并籍隸各省在京居住者,自應再行招考,以重學務,合行出示曉諭。為此,仰諸生等知悉。如有漢文明通,年歲符合中學堂章程,情愿入學肄業者,取具同鄉官印結,到學報名。定于閏五月初十日,在本學堂扃門考試策論各一篇。能通西文須于卷面繕明,在何處學堂肄業,并附作論一節,以憑錄取。毋得遲延自誤,切切特示。

        河北師范大學 版權所有    在線投稿 

       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,圖文與本公司無關

        京ICP備12019430號-7

        本期已有4545次訪問,全刊已有14670659次訪問

        日日日日人人人夜夜夜2017